课程简介
- 机 构:ZG
- 适用年份:2020年
- 适用对象:社区工作者考生
- 课程类型:公基、学霸笔记、公共基础知识讲练
- 文件类型:视频mp4+讲义pdf
- 资料来源:互联网收集及网友分享
- 支持设备:手机、电脑、平板、Windows、IOS、Android
- 资料属性:不加密,可直接学习
- 下载方式:百度云盘分享链接
- 资源大小:100M左右
- 更新状态:更新完
课程目录
-
5.1 MB
-
811.74 KB
-
346.39 KB
-
724.52 KB
-
319.43 KB
-
4.54 MB
-
307.34 KB
-
727.54 KB
-
420.41 KB
-
652.07 KB
-
333.5 KB
-
939.53 KB
-
2.06 MB
-
6.7 MB
-
849.71 KB
-
335.14 KB
-
5.01 MB
-
7.95 MB
-
501 KB
-
818.69 KB
-
352.91 KB
-
2.01 MB
-
4.86 MB
-
21.24 MB
-
275.3 KB
-
2.1 MB
-
1.1 MB
课程展示
刑法
[考点点拨]
重点
1.识记:
(1)刑法的基本原则;
(2)主刑、附加刑的种类;
(3)交通肇事罪、绑架罪、抢劫罪、盗窃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賄罪的概.念;
(4)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主体。
2.理解:
(1)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
(2)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3)携带凶器抢夺的认定;
(4)转化型抢劫罪;
(5)挪用公款罪的三种类型。
难点
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2.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3.在案例中设置几种情形对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进行判断。
4.抢劫罪与绑架罪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 绪论
【试题演练】
【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D 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正确观点;A 项是人本主义的观点;B 项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共同观点;C 项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故本题选 D。
第二章 唯物论
【试题演练】
【答案】C。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也是人的本质属性。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构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故本题选 C。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
【试题演练】
1.【答案】D。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故本题答案为 D。
2.【答案】A。解析: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当需要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时,人们要设法使其量变不超出度的范围。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故本题选 A。
第四章 认识论
【试题演练】
【答案】D。解析: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三个基本特征:(1)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2)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故本题选 D。
第五章 唯物史观
【试题演练】
【答案】C。解析: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故本题答案为 C。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网络整理及网友分享,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4.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客服处理!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